国资改革要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发布时间:2017/4/25 14:08:13 浏览次数:次 来源:青岛西海岸 作者:青岛西海岸

    在拥有大量资源优势的情况下,不少国有企业却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规模持续膨胀,但效益不高。有研究机构曾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有企业和私营公司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已有所加大,国有实体的平均资产回报率约为4.6%,而私营公司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为9.1%。这反映在中国整体经济上,就是增速很快,但质量和效益却相对不高。

  新一轮国资改革大幕渐渐拉开。

  近日,国资委宣布首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包括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等六家央企入围首批试点。在国资委的规划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董事会制度、混合所有制、纪检工作“四项试点”同步铺开。这意味着国资国企改革打破僵局,也标志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的阶段。

  此前央企龙头中石化已经启动旗下油品销售业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市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当地国企改革,但各方一直在期盼更大“手笔”改革的到来。本次公布“四项改革”试点央企名单,显然就是这样的期盼之一。毫无疑问,试点是为下一步整体国资改革探路,试点要取得效果,改革才能获得成功,关键是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全面提升效率为目标,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过去30年,国有企业在改革大潮中奋勇前行,经过放权让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市场上市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少国企实现了涅重生,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国企改革的不彻底,也造成了资源错配、经济效率低下、监管缺位等问题。

  在拥有大量资源优势的情况下,不少国有企业却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规模持续膨胀,但效益不高。有研究机构曾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有企业和私营公司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已有所加大,国有实体的平均资产回报率约为4.6%,而私营公司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为9.1%。这反映在中国整体经济上,就是增速很快,但质量和效益却相对不高。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行业和领域出现国企垄断的现象,民企和国企并没有形成很好的融合。在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李毅中在谈到国企改革时曾表示,在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资本有进有退难以把握,不断引发“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的无谓争论;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金融领域的战略取向落实不到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现象仍然存在,垄断行业的改革步履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构想,其中有关国企改革的内容亮点不少,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等,并明确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些新提法颇受各方期待,并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奠定了基础。

  本次国资委同时启动“四项改革”试点,意味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正式拉开。各方希望从这一试点中洞悉下一步国企国资改革的具体路径与方向,当然更寄望于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国资、民资的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持续释放“红利”。

  尽管本次“四项改革”试点各自有着不同的目的,比如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主要是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模式;混合所有制试点是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等。不过,试点的总目标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为全面改革探路,进一步激发国企国资活力,全面提升经济效率。国资委方面已经表示,通过试点,探索破解改革难题,进一步总结经验,并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改革。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新一轮国资改革的目标。有学者提出,宏观上建立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成功的基础。该分析认为,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不动摇,要求我们构造一个完整的宏观运行机制和市场体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而不是通过行政审批配置资源。

  的确,坚持市场化,恰是本次试点的关键。国资委方面表示,将对中国节能、新兴际华、中国建材、国药集团进行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务考核、薪酬管理等三项授权,即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应赋予企业自主权。这需要监管层适应新的形势,继续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为企业松绑,把政府“错装在身上的手”还给市场。

  坚持市场化的国资国资改革试点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应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下,以改革创新重塑国企活力,全面提升经济效率。